中国梦·大国工匠|郑建文:“航空工匠”精技强能 逐梦蓝天

李慧勤

2024-12-17 15:19:04

郑建文正在操作生产设备。人民网 程明辉摄

“这里,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零件、每一次装配,都承载着飞行员的信任与国家的期望。”近日,在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某生产车间,气源产线组组长郑建文一边演示,一边耐心地向同事们讲解着每一个装配步骤的要点。

从业十年来,凭借着精湛的技艺,郑建文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航空领域的难题,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航空工业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诸多荣誉。

然而,十年前,24岁的郑建文刚刚走出大学校园时,对于即将从事的装配钳工工作并不满意。

“看着别人在办公室里画图纸,而自己却在生产现场装备产品,感觉这么多年的学都白上了,心里反差挺大的。”失落与迷茫笼罩着他,同事的那句“你这个大学生,怎么也来这里拧螺钉了?”更是深深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师傅牛广光的一番开导如醍醐灌顶,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航空企业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敢于担当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你要知道,螺丝钉也不是好拧的。” 从此,郑建文下定决心:“拧螺钉,我也要成为拧得最好的那一个。”

“航空产品技术复杂,容错率极低,即使零件装配顺序出错,整个系统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提升技能,郑建文的房间堆满专业书籍,日夜苦学,拉着老师求“诀窍”,上网搜视频跟着练。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他在新乡市职业技能竞赛装配钳工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一名,成为众人称赞的“装配王”。

郑建文并未止步于此。航空武器装备快速发展,新机型配套产品的很多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前所未有,这对一线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产业工人,会创新才是最硬核的实力。”郑建文说。

2018年竞聘班组长后,郑建文全身心投入到班组的改进中。有人质疑他“瞎折腾”,但他坚信自己的方向,从班组布局入手,运用精益思想,优化工装、辅料等环节,成功消除了因外部因素导致的停产等待时间,使班组全年交付产值从不到1亿元大幅提升至4.5亿元。

“好技术是练出来的,更是难题逼出来的。”在工作中遇到难啃的硬骨头,郑建文总是自告奋勇冲上去。

2021年,某环控系统产品由原来只具备单一功能的压调活门转变为多功能高精度调节的气源系统级产品,难度随之提高几个量级,郑建文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失败原因、尝试新工艺新办法,形成改善提案130余项,完成技术革新4次,该产品攻关项目荣获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22年,面对公司型号研制的“卡脖子”难题——高精度电控伺服控制阀,郑建文主动请缨,在五个月的时间里,车间灯火长明,经过150余次拆装、400余条调试记录,他成功研制出工艺精湛、精度卓越、性能稳定的阀门,这款阀门不仅成功通过了严格的环境试验和技术考核,还填补了新航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

2023年,由郑建文主导的更高精度的有限转角式伺服控制阀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完成了单件30万次寿命试验考核,为新航在军用战机电控技术应用上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线产业工人不能只顾埋头苦干,也要‘仰望星空’。”在郑建文看来,快速发展的航空工业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青年员工。因此,在自身成长的同时,郑建文还不忘传承工匠精神。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青年员工迅速从青涩走向成熟,他带的徒弟也在多个比赛中崭露锋芒。

2023年6月,担任气源产线组组长后,面对陌生领域,郑建文带领班组成员边学边干,短短4个月梳理解决176条问题,顺利完成新航首条精益数字化生产线的试产验收。

“说到工匠精神,我觉得就是对技术死磕到底,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郑建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站在老一辈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让每一个零件都成为精益求精的‘艺术品’,让国家的航空事业飞得更高、更远。”(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445浏览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云上遂平客户端

立即下载